行业新闻

南京普怡植物黄酮的分离纯化

2022-04-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化合物:极性---溶剂萃取酸性---碱提酸沉解离性—离子交换

(1)溶剂萃取法关键:溶剂的选择溶剂选择依据:黄酮类成分的存在状态(游离、苷)及溶解度提取方法选择依据:溶剂的溶解性能

或CaO (2)碱提酸沉淀法酚羟基与碱成盐,溶于水;加酸后析出。碱:常用Ca(OH2)水溶液。优点:含酚羟基化合物成盐溶解,且可使含COOH的果胶、粘液质、蛋白质等杂质形成沉淀而除去。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酸性(pH3-4)

不宜过强,以免形成盐而溶解。

(3)炭粉吸附法:苷类的精制

(4)离子交换法原理:酚羟基与碱成盐,溶于水;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加酸后析出,用有机溶剂洗脱。

优点:可除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水溶性杂质。可精制黄酮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盐类或络合物。

(5)大孔吸附树脂法

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极性大小不同和吸附性差别,利用吸附(各种吸附柱)或分配原理进行分离。酸性强弱不同,利用梯度pH萃取法进行分离;分子大小不同,利用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分离.分子中某些基团的特殊性质,利用金属盐络合能力不同进行分离。常用分离方法:硅胶、聚酰胺、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梯度pH萃取等。

柱层析法(较常用的分离方法)常用吸附剂或载体: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

此外,也有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等。

(1)硅胶柱层析

(2)氧化铝柱层析(少)不适合分离具有3-OH或5-OH、4-羰基及邻二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3) 聚酰胺柱层析原理:酰胺羰基可与酚羟基形成氢键,可用于分离各种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氢键主要指酚羟基,糖部分不参与形成氢键。

(3)聚酰胺色谱(氢键吸附) 酚羟基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酚羟基数目相同的情况下,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有利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吸附能力减弱。3-OH或5-OH黄酮的吸附力小于其他位置-OH黄酮;邻二酚羟基黄酮的吸附力弱于间位或对位酚羟基黄酮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查耳酮>二氢黄酮不同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吸附力大小:黄酮醇>黄酮>查耳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

洗脱规律:吸附能力越强,越难洗脱。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减缓。

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4)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双重色谱原理

分子筛作用(按分子大小分离)黄酮苷的分离洗脱顺序:分子由大到小三糖苷>双糖苷>苷元吸附原理(按极性大小分离)游离黄酮的分离极性由小到大1-OH>2-OH>3-OH>4-OHOH)盐水溶液(0.5mol/L NaCl 常用的洗脱剂有:水溶液:碱性水溶液(0.1mol/L NH4等)。

②醇及含水醇:如甲醇、甲醇-水(不同比例)丁醇-甲醇(3:1)、乙醇等。其它溶剂:如含水丙酮、甲醇-氯仿等。

(5)液滴逆流层析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液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移动相形成液滴通过固定相的液柱实现混合物的分离。不需要固体担体,避免不可逆吸附造成的损失;常用的溶剂:氯仿-甲醇-水、氯仿-甲醇-丙酮-水

(6)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应用:适用于各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原理:反相柱色谱 流动相:水-乙腈、水与甲醇不同比例2)pH梯度萃取法依据:游离黄酮苷元酸性的差异

3)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铅盐法分离邻二酚羟基(或兼有3-OH、4-羰基或5-OH、4-羰基)黄酮 + 醋酸铅----沉淀一般酚类黄酮 + 碱性醋酸铅----沉淀S进行复分解;硫酸盐或磷酸盐或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铅处理:通入H2硼酸沉淀法邻二酚羟基黄酮 + 硼酸---络合物溶于水

联系我们

电话:13814510036 
邮箱:927565933@qq.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谷

在线留言